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抗战儿童剧《又见鸡毛信》重温红色经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6年前的“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端,86年后的7月7日晚,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山西儿童艺术剧院出品的抗战儿童剧《又见鸡毛信》首次亮相山西大剧院,只为不能忘却的纪念。谢幕时刻,剧组特别提议全体观众勿忘国耻,为“七七事变”默哀,一时无数人泪湿眼眶!  说起“鸡毛信”,大众的记忆都会被带回1954年出品的经典电影《鸡毛信》的故事中,那是石挥导演执导的一部抗战故事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海娃,他的爸爸让他送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紧急信给八路军。海娃赶着羊下山,遇到日本兵,机智地把信塞在羊尾巴下,瞒过鬼子顺利把信送到的故事。  这部诞生于近70年后的《又见鸡毛信》,基于原来的故事框架,却在舞台上进行了全新尝试,不仅增加了一些主要人物,还在布景、服装、音乐上靠近当代观众审美,同时兼顾儿童剧的特性,让拟人化的动物活着立于舞台,且和台下小观众互动,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先锋意义的经典回顾。  7日晚演出前,山西晚报记者一到大剧院大剧场外,就被傩舞和皮影戏吸引了视线,很多观众也一边排队检票一边驻足回看,大家对这两项传统非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演出开始后,才知道这些场外铺垫都是主创团队的心思,因为这些都要出现在剧情中。90分钟的演出,让孩子和家长们一起重温了红色经典,度过了难忘一夜。  该剧导演是来自上海的戏剧导演刘晨笛,当记者问到一个地道上海人是怎么把山西故事讲好的,他提到与山西的渊源可以追溯大约20年,几乎每年都会和山西的团队合作,“这些年对山西的爱和积淀似乎就是为了等待这部剧。”  在创作的过程中,刘导将山西的民歌、晋剧、皮影、傩舞等诸多元素都融入到了剧情当中,巧妙设计,结尾关于鸡毛信的起底更是将整部剧推向了高潮,现场许多孩子第一次了解到白求恩的信和白求恩的故事。  走出剧场,最令人意外的是,每名观众都收到了一封鸡毛信,里面的内容恰好就是剧中所送信的真实内容。而大厅里的设计,主办方更是花了大心思,集章处、签到处挤满了人,众多儿童和成人都忍不住在签到处留下自己的手印。观众还可以选择变装观剧,扮演一把八路军战士,体验沉浸式观剧。  该剧出品人、制作人乔芳介绍:“这一次,我们除了精心为大家献上一部剧,更多是增加了互动体验,如:集章、变装、非遗手作,甚至还有送信线路同款的研学线路。”她同时还邀约观剧的小观众参与“我与鸡毛信”的故事互动,投稿剧组,可以在8月演出时参展。  乔芳强调:“这是一次别样的观剧体验,更是一次沉浸式、交互式的戏剧导赏,我们剧中很多的元素都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给了观众,使观众在观看剧目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剧目所要传递出去的东西。”据悉,本轮该剧于7月7日至9日在山西大剧院连演三天,此后将在7月12日转至晋中大剧院演出,并在8月13日再次回到山西大剧院。

山西晚报记者 范璐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