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上影节丨陈可辛:我有危机感,但相信明天会更好|热资讯

6月11日,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师班迎来首位嘉宾——导演、监制陈可辛。在将近四十年的电影生涯中,陈可辛执导了17部作品,监制了近40部作品。在现场,陈可辛畅谈了自己与电影的缘分。

父亲去世,才真正理解《甜蜜蜜》里张曼玉的笑

陈可辛的父亲是一位导演,虽然每天回家都津津有味地讲解自己的工作,但对儿子的要求却是“千万不要碰电影”,要做一份舒服点的工作。陈可辛与父亲的关系非常好,考大学时遵父命填报了当时热门的酒店管理专业,但上了一学期之后就熬不下去了,偷偷选了很多历史、艺术、电影的课程,最后还是觉得最喜欢电影,就转到了电影系。


(资料图)

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陈可辛十分感性。他说,当年拍《甜蜜蜜》时,张曼玉饰演的“李翘”在停尸房看到丈夫尸体上纹着的米老鼠时,第一反应是笑,这个表情让陈可辛觉得不能理解。“我会觉得应该要面无表情,眼泪流下来才最完美。张曼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脆弱感,那是学表演学不来的。但是突然间她给我来了一个笑,我就懵了,就说不行。她跟我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演,我说我完全理解,但就是觉得你刻意在演了。后来拍了8条之后,她说,我真的哭不下去了。没办法只能回去剪辑,最后还是选了笑着哭的镜头。”

陈可辛对这个镜头一直不是很满意,直到多年之后父亲去世,他才理解了那个笑容。“我半夜三点接到电话,他是很健康突然间走的,我第一个反应没有笑出来,但是我内心觉得很荒谬,觉得怎么可能,这是个笑话。”

陈可辛坦言,自己一直想父母年纪大了,他们走的时候自己哭不哭?拍《夺冠》的时候,陈可辛还专门请教过表演老师怎么哭:“我以后的人生里,还可能有几个机会要哭的,但是我哭不出来怎么办呢?”

父亲离开后,陈可辛整整三个月没有哭过。但在大师班现场,谈到自己的父亲时终于忍不住哽咽落泪,“今天我终于把情感发泄出来了。”

一直有危机意识,但相信明天会更好

在观众印象中,陈可辛几乎什么题材都能拍。《甜蜜蜜》是爱情片,《如果·爱》是歌舞片,《投名状》是动作片,《夺冠》是体育片,《亲爱的》又是现实主义题材。是否担心自己不能成为作者导演?陈可辛坦言,“我是一个需要生存的导演”。“一部电影能够回本其实已是相当不容易,我一直是一个有危机意识的人,所以就得顺着市场当时的要求去改变。”

如何面对自己并不感兴趣的题材?陈可辛说,好的坏的,喜欢不喜欢都是我的,我做了妥协,只要是我妥协的,我都认,都是我在那个情况下做到的最好,都是无愧于心的。我是这一两年才开始喜欢音乐剧,因为我女儿喜欢音乐剧,要去学音乐剧,拍《如果·爱》的时候我是不喜欢音乐剧的。我也不喜欢看任何体育运动,中学没玩过任何运动,结果我拍了两部运动电影。拍体育片的时候,我得一直回头看副导演,问他这个像不像。我也不喜欢看动作片,一看到打戏就快进。我只想听故事,对场面、技术都没兴趣,但我要拍《武侠》《投名状》,以上这些都是极其痛苦的事。但是有足够的故事和人物支撑我去拍这些题材,技术方面的事情我现在有资源去找很多专家,来帮我完成我没有感觉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不要违背自己的信念,自己相信的东西。

但无论拍什么题材,陈可辛喜欢拍的是感人的东西。“我有很温暖的信念,我也相信明天会更好。最近大家常讲一个词‘温暖写实主义’,我是特别相信这个‘温暖写实主义’的,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

选演员最看中“脆弱感”

张国荣、张曼玉、周迅······陈可辛的每一部新作,从选题材到选角都会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在被问及“选择演员看中哪些指标”时,陈可辛的回答非常诚实——首先当然要有明星。因为没有明星就没有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电影。

而无论是男演员还是女演员,必须要“脆弱”。无论这位演员饰演的角色有多坚强、多强悍,陈可辛也要求在演员的表演中,让观众看到这个人物脆弱的一面,“因为再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

讲能让世界共情的中国故事

谈及去年新创立的制作公司,陈可辛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看短剧,如今看到流媒体的改变,美剧开始能够在两个小时讲故事。我们有时候确实是被电影两个小时,或者一个半小时限制了,使得我们很多时候只能讲完一个故事,根本没时间把它讲透,也没时间把这些人物的内心描述得更细腻一点。“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我很向往拍这种短剧,五集八集这种。中国有很多很好的故事,很多故事全世界的人都能有共情。”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