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音乐 >

莫扎特年!“神童与天才”温暖冬月

2021年,既是“莫扎特年”也是“马勒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在遥远的中国,一位指挥、一支乐团,以音乐的名义,致敬这两位不朽的乐坛巨匠。12月12日,中国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执棒中国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为全国乐迷带来了这样一场意义非凡的纪念音乐会。对此,本场指挥李心草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两位音乐巨人穿越时空,在中国交响乐团的演奏下相见。”

为了让观众多角度、深层次地感受莫扎特音乐的独有魅力和旷世逸才,本场音乐会上半场特别挑选了莫扎特交响曲中少有的小调作品——《g小调第25交响曲》(作品183号),以及莫扎特嬉游曲里颇具代表性的《D大调第11嬉游曲》(作品251号)。创作于1773年的《g小调第25交响曲》是莫扎特萨尔茨堡时期的经典作品。对于这部“出镜率”并不高的交响曲,李心草认为:“这是莫扎特全部六百多首作品中,将悲剧感和悲伤情绪描绘得最淋漓尽致的一部,甚至与其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听罢此曲,我们仍然很难想象,如此富有情感张力和悲伤情绪的交响曲竟出自一位年仅17岁的少年之手。在“莫扎特年”,中国交响乐团以这样一首“反莫扎特”风格的交响曲进行纪念演出,实在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上半场第二首曲目,中国交响乐团为观众带来了莫扎特音乐宝库中的另一份金玉宝藏——《D大调第11嬉游曲》。李心草别出心裁地在该作品结构上“动了动手脚”。他巧妙地将第六乐章法兰西风格的进行曲放到开篇第一乐章的位置。如此一来,原先第五乐章回旋曲便成为了结尾乐章,整首乐曲的音乐性和呈现方式由此变得更加合理,也使现场观众有了耳目一新的观看体验。

音乐会下半场,属于当晚另一位“主角”马勒。中国交响乐团为观众带来了马勒《第四交响曲》。作为马勒交响曲作品中“最为明朗、阳光和亲切的一首”,虽然第四交响曲在编制和篇幅上都相对简短,却被认为是“马勒最完美的一部音乐”。“在马勒的其他作品中,经常有表现人性扭曲复杂的音乐段落,但《第四交响曲》却展现了马勒脑海中的幸福世界,同时也表达出他本人理想中的最高精神境界。在这部作品里,观众会感到类似莫扎特作品风格的孩童般的纯净心灵。因此,在音乐性上,两人在同一场音乐会上是可以结合到一起的。”李心草介绍。

第四乐章是马勒《第四交响曲》中极为特殊的存在。这一乐章,马勒以纯真的孩童视角幻想了天国中的美好生活,虽然时间不长,却是整部作品的核心与精华。其中,女高音独唱“天堂的生活”更是一直以来的世界性难题。本场音乐会担此重任的是中国歌剧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杨琪。舞台之上,一袭黑色晚礼服的杨琪不负众望,以极强的感染力和张弛有度的细腻音色,唱出了一位孩童在天国的圣洁之音,近乎完美地实现了马勒在创作乐曲时写下的对女高音“完全欢乐、童真的表达,毫无模仿成分”的演唱指示。

终章在温柔的弱音中缓缓结束,深深陶醉在“此曲只应天上有”的现场观众,在短暂的沉寂后,以雷鸣般的掌声和持续不断的欢呼声,点燃了整个音乐厅。这是音乐最纯粹的极致力量,更是交响乐艺术的终极享受。

岁暮拥冬,寒中饮暖。在冬月的凛冽中,“神童与天才”、莫扎特与马勒,如同一杯热茶,润物无声,沁人心脾。他们的不朽杰作,也早已跨过时光的年轮,直击心灵,熠熠生辉。

标签: 神童与天才 莫扎特年 温暖冬月 冬月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