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音乐 >

造价42元的纸箱琴来了!万物皆乐器

“在任何地方,闭上眼睛,聆听万物,我们总是能听到各种声音,是那么丰富、精致、真切,甚至能听出各种声音的色彩和情绪。”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赵洪啸把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根据其物理属性、形态结构,制作成乐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将自制乐器引入音乐课堂,录制慕课“生活中的自制乐器与演奏”,出版教材《生活中的自制乐器教程》,希望提高中小学生乃至更广泛人群对音乐的兴趣和动手能力,用心体会“天地万物皆乐器”。

造价42元的纸箱琴

吸管膜笛制作方法 ©洪啸音乐工作站

准备一支吸管,剪掉吸管比较尖的一端,在距离管口三分之一处弯折一下,在弯折处剪掉一个小三角形,展开吸管后形成一个菱形的开口,用固体胶在开口的周边涂满,揪一小段笛膜贴在开口上。如此,一支吸管膜笛就做好了。“吸管膜笛不用吹气,而是靠演奏者的声音和笛膜发声共振而发声。中国的竹笛、英国的卡祖笛、中国台湾的一种民间膜笛也是这种发音原理。嘴唇完全含住靠近开口端,用说话或者唱歌的声音‘嘟嘟嘟’地演奏。”赵洪啸随身带着这件发明走进各地音乐课堂,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简易乐器制作与演奏”选修课上,他教近百人自制吸管膜笛并演奏《天空之城》;在青海支教结束后自驾到班玛县班前寺,他用吸管现场制作了几十根吸管膜笛,给寺庙里的喇嘛上平生第一次音乐课,教他们用吸管膜笛演奏“小星星”……

不只吸管,在赵洪啸眼中,生活中的万物都是制作乐器的材料。“我的童年在农村度过,在大自然中学习音乐。地里的麦秆、树上的枝条都能制作成乐器。”赵洪啸认为,用心面对世界,会感知到天地万物的脉动和韵律,以及它们各自的色彩和情绪。即使在病中,赵洪啸也能灵机一动,用药瓶做个陶笛,“制作的第一个药瓶陶笛就成功了,让我心情好了很多,病也很快康复了。对我来说,自制乐器的音乐疗愈作用太明显了。”

造价42元的纸箱琴 ©洪啸音乐工作站

当看见要被丢弃的结实纸箱时,赵洪啸脑海浮现出类似古筝的弹拨乐器,“琴弦可以用橡皮筋,也可以用钓鱼线、医用橡皮管……”他边构思边找这些材料,却发现一包气球,“气球搓一搓就能变成质量很好的橡皮筋。”有了气球做的琴弦,赵洪啸在纸箱的两端各扎进一排钉子,再用废弃的水枪制成琴桥,圆形的石头制成琴码。绷上弦后,纸箱由于琴弦拉力有些变形。于是,他又把纸箱两侧用胶带拉紧加固,让整个箱体受力均匀,纸箱琴就完成了。“纸箱琴可拉、可拨、可打、可揉、可拍、可敲……演奏技法,就三个字:随便玩。”赵洪啸算了下纸箱琴造价,总共42元,“在市场上,演奏性能好、音色丰富的大型乐器,一千元买不到的吧?”

自然课用的试管进入音乐课堂

赵洪啸在讲座中现场演示自制陶笛

赵洪啸是位“多边形”音乐教师,集演奏、作曲、发明、教育、公益等于一身。“音乐教材、教学大纲死板,中小学生虽然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自制乐器引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自幼酷爱器乐的赵洪啸走上音乐教学岗位后,先后在武汉、珠海、上海等地,将多类乐器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发现和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

自制乐器引入课堂,有关教学、制作的参考资料非常少,很多都是来自赵洪啸的突发奇想。将试管排箫引入音乐课堂源自一堂自然课。2001年的一天,赵洪啸临时给小学四年级带自然课。做实验时,他随手拿起一根试管放在嘴边一吹,发现它的音质居然比自己的竹制排箫还要好,发音更漂亮。原来,试管的制作工艺严谨、管壁光滑、耐潮、耐气温变化,以及低成本等特性要优越于传统的竹管制作工艺。

排箫的发音与音管管长有很大的关系。赵洪啸用合成器校音,用游标卡尺测量,最终得出一组D大调自然音阶的管律数据。他又尝试用竹管、1cm口径PVC管、笔管笔帽以及软木塞根据自测的管律数据制作出排箫,但是综合性能还是试管制作的排箫更好。

从材料革新、工艺简化到具体的音位数据测试,赵洪啸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终于将试管排箫引入音乐课堂。赵洪啸提前准备好统一规格的玻璃试管、粘连试管用的硅胶、小木棍或者竹签、填充试管的橡皮泥等制作工具。课前,把自然音阶排序的唱名与相应的管律数据抄在黑板上备用。课上,学生按照管律数据,将橡皮泥捻成小团用竹签送到试管相应位置,填充每一根音管,亲手制成音质纯正的排箫。相比乐器商店里面的专业排箫,试管排箫在音色音准方面毫不逊色,而且它晶莹剔透的外形和光洁的音口让学生更爱不释手。

要让孩子学着做点什么

试管排箫之外,赵洪啸还在课堂上教学生用一组水位高低不同的器皿制作能演奏乐曲的打击乐器,用较小的塑料空瓶或泥块挖孔制作类似埙的乐器,用小铁片夹住一段橡皮薄膜制作能演奏婉转音乐的哨子,用一些常见的瓜、果挖孔制作简易吹奏乐器……“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一些地区,哪怕我们连竖笛都难以购买,也可以不拘一格地开展自制简单乐器之类的器乐教学,来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和音乐活动,在艰苦的条件下干出特色来。”赵洪啸说,自制乐器进课堂有着广泛的发挥空间。

2018年3月,赵洪啸主讲的慕课《生活中的自制乐器与演奏》上线。课上,他用吸管、纸盒、药瓶、碗筷、纸张、橡皮筋、树叶等制作乐器,引导学生聆听万物之声,理解音乐本质。去年疫情期间,赵洪啸在武汉的家中用手机直播一场主题为“生活中的自制乐器”的讲座,用身边的吸管、保鲜膜、杯子、小石头、纸张、剪刀、碗碟、黏土胶、注射器、果壳等,演示了几十种可以宅家随便玩的自制乐器。几百位音乐教师观看了直播。

洛阳东升第二中学教师张斓译说,“赵老师的自制乐器简约却不简单,需要我之后细细练习、尝试,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乐,并把这些带给学生。”涧西南昌路小学教师任芳说,“这些物品都是日常随手可得的,但需要我们去发现,其实制作演奏这些自制乐器,很锻炼听觉,因为要不停地记忆音高并且调整。”

陕西省勉县教师肖洛娜将吸管排箫引入

其实,乐器制作原理是相通的。比如,纸箱琴的制作、构成,所蕴含的乐器原理是筝、琴的发音原理,甚至击弦的方式也和钢琴发音的击弦发音方式是一样的。从一台纸箱琴制作,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赵洪啸整理出吸管膜笛、药瓶陶笛、纸箱琴等24种比较常见的乐器制作的方法和步骤,附上制作、演奏示范视频,出版《生活中的自制乐器教程》。“这本教材的实践性和趣味性都非常强。我国音乐教育发展不均衡,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创造条件上好音乐课,这是教材的出发点。其实,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如果老师可以自己创制乐器给学生玩,也是很好的事情。自制乐器的关键是要让孩子学着做点什么,在制作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教授余丹红说。

标签: 万物 乐器 纸箱琴 吸管膜笛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