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今日热文:爱机车爱摇滚成功挑战巴赫全套“大无”,青年大提琴演奏家莫漠的“反差萌”

“巴赫在我心中是一位很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更像一位发明家。”说这话的是青年大提琴演奏家莫漠,上周六(3月18日),他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两场《莫漠·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音乐会》,用全长超过三个小时的时间,将巴赫的全套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在一天内完成。虽然出身于古典音乐世家,但他身上没有大众印象里古典音乐家的严肃古板,34岁的他还深爱着机车、足球等多项运动,显示了一代年轻演奏家的“反差萌”。

钟毓文 摄

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被乐迷们昵称为“大无”,是大提琴经典曲目,也是一组相当“重”的曲目,连续上演不仅是对演奏家技艺的挑战,更是对体力的挑战,不是所有演奏家都敢尝试的音乐会曲目。把六首作品在同一天上演,对莫漠来说也是头一次。他并没有按照从第一组曲到第六组曲顺次而来,而是按照乐曲特点重新编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巴赫之前,大提琴更多是作为乐队中支持伴奏的乐器出现,很少作为独奏乐器,巴赫在创作这六组组曲时,也有逐步开发的过程。”莫漠说,在前几组作品中,他感受到巴赫在开启全新的尝试,“等到第四、第五组曲,就明显可以感觉到他对大提琴这个乐器更加了解,也更大胆地把复杂的想法加入创作。”所以如果按顺序演奏六组组曲,观众会觉得前三组太“轻”,而后三组太“重”,于是他把难易不同的组曲交叉编配,希望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冲击。

钟毓文 摄

头一次在北京观众面前全部上演这套组曲,莫漠觉得自己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旅程,对巴赫的感受也越来越深刻。“在我心里,创作这组作品的巴赫更像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甚至科学家。”莫漠觉得,这组作品有很强数学性,艺术和技术的融合在其中完美呈现,“第五组曲的前奏中有一段赋格,就像我们写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一样,要押韵,也有很多条条框框,但巴赫能做到在条条框框的限制里自由地创造出一部相当伟大的艺术作品。”莫漠说,这种感觉很容易让现代人感到共情,“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客观条件上的限制,不能为所欲为,但我们在精神层面上就可以像巴赫创造赋格一样,可以达到自由的状态。”

自由,这是这位年轻演奏家走上音乐道路的“关键词”。莫漠出生于音乐世家,父亲是才华横溢的作曲家莫五平,母亲李淑琴是中央音乐学院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与研究的专家,但从小到大,父母并没有规定他必须从事音乐行业。小时候,莫漠只是玩玩钢琴,6岁时对大提琴感兴趣,这才向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宋涛拜师。此后,他留学美国十年,先后师从于大提琴演奏家阿尔多·帕里索特、劳伦斯·莱瑟和菲利普·穆勒,如今他虽然从事古典音乐演奏,但在音乐爱好上依旧广泛,爵士、摇滚、流行,只要是喜欢的音乐,不管什么形式都爱听。

钟毓文 摄

“我第一次听摇滚音乐还是听我妈妈买的磁带,那是崔健老师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当时,莫漠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这样的音乐又有思想又有力量,能给自己很多启发。后来,他也从不排斥各种音乐形式的跨界,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张艺谋电影《满江红》中,莫漠还作为大提琴独奏参与了韩红作曲的电影音乐。

在台上演出的莫漠沉醉投入,在台下探讨音乐的他温文尔雅,但在音乐之外,这位三十几岁的年轻人还有些“狂野”的爱好,比如骑摩托车,比如踢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赛,追求速度和充满竞技类的比赛也是他的真爱。“从某种意义上说,运动和演奏的状态是相似的,比如骑车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在车与人的关系上,而在演奏时,我的专注点要放在我和琴之间。”把其他所有事都排除在脑海外的专注力,让莫漠感到痴迷。

随着演出市场的复苏,莫漠也希望把更多作品带给北京的观众,除了登台音乐厅,他也期待在更有亲和力的小剧场甚至室外公共空间演奏,消除观众欣赏古典音乐的顾虑,让古典音乐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