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丨弄堂深处传京韵,国粹之美正传承:每日快报


(资料图)

弄堂深处,石库门里传出咿咿呀呀的练唱声和此起彼伏的叫好声。正是上海最冷的阴雨天气,今潮8弄文化弄堂演艺新空间“有戏堂”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昨日,瑜音社京剧小科班首次“开放日”活动在此举行。

灯架上所有的灯齐齐亮起,把舞台照得雪亮。台侧的帘幕后面,孩子们穿着统一的练功服,严阵以待,主持人问道:“你们准备好了吗?”帘幕后轰然响起整齐清脆的回答——“准备好了”。聚光灯下,他们闪亮登场。

踢腿、下腰、拿顶,各种身段组合,不到一年的时间,孩子们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精神面貌。“醉花阴”“朝天子”“点绛唇”“一江风”……以曲牌命名的班级逐个登场。有小学员展示下腰,小小人儿已能用手捉到脚踝,有的稍许吃力,在赢得鼓励掌声后,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最终成功。跑圆场,小学员们迈着小碎步,跟着老师打板的节奏,舞台上呈现一条游龙。校长王佩瑜习惯性站在舞台一角督场,目光追随着台上的孩子,看见有略略懈怠者,就喊“用力”,于是舞台上的腿便踢得更高了。

把子功的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比手中大刀长不了多少的孩子,舞起刀来竟也显出几分气魄来。唱念展示按戏曲角色行当分为“旦行”和“生行”,展示了《卖水》和《奇冤报》。

首期学员邬瑷妃凭借《红娘》中的一段表演获得了2022年上海少儿戏剧“小白玉兰”称号。小小年纪已有不俗成绩,瑷妃的志向可远不止此:“我想有一天能够站在台上和瑜老板一起唱《四郎探母》,我要演公主。”自四五岁起就在小荧星学习,去年考入小科班,瑷妃自我规划清晰:“我可不是学着玩玩的,我想以后考戏校,我喜欢李胜素,我也要像她一样演贵妃。”瑷妃对京剧的爱起源于一次听昆曲的经历,2018年,妈妈带她看了张军的昆曲音乐会,她被好听的唱腔和舞台上“布灵布灵”的服饰迷了眼,从此戏曲便在小小的心灵播下了种子。

有人说,戏曲式微,或许从大环境看确实如此;但事在人为,京剧“小科班”的存在,就是为了挖掘更多如同瑷妃这样会对京剧“一眼万年”的孩子。从陌生到熟悉,从尝试到喜爱,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用努力与热爱,开出花来。

昨日,王佩瑜在台上道出了一个心愿:“希望在未来五年里,瑜音社小科班能培养500个具有京剧表演才能的孩子,为专业的戏曲院校做好人才储备。”同时,她也向戏校同行喊话:“到时候你们就从小科班招孩子好了,我们无缝衔接!”对于京剧,王佩瑜始终有信心:“只要我们为小朋友们推开了一扇窗,孩子们自己便会亮起来,带着好奇和欣喜,也带着爱与热望。每个孩子都应该站在聚光灯下,绽放最好的自己。”(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标签: 传统文化 严阵以待 热火朝天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