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小提琴新秀林瑞沣登场,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世界首演《夜途》乐队版1天天视点
【资料图】
今年是舒伯特诞辰225周年,11月11日晚,指挥家吕嘉执棒上海交响乐团为观众带来《罗莎蒙德》序曲和《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两部经典,重现“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位巨匠”的浪漫与温情。此外,华裔作曲家周天应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委约而作的《夜途》乐队版,在当晚世界首演。
担纲小提琴协奏曲《夜途》独奏的是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六强选手之一、“00后”小提琴新秀林瑞沣,这是他第一次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从上音附小到上音研究生,林瑞沣时常聆听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出,能与“家门口的乐团”合作,他格外兴奋。
小提琴协奏曲《夜途》的创作灵感,来自一个深夜的车站,周天用音乐描绘了充满光明与希望的三个夜间片段,试图在弓弦之间展现小提琴与交响乐队在协奏、合奏、竞奏中相互交融而迸发出的无限张力。
为了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夜途》,周天列出了他的“灵感清单”——爱德华·霍普的画作《夜游者》、巴托克组曲《在户外》的“夜之声”,华彦钧的《二泉映月》,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滨口龙介的电影《偶然与想象》,詹姆斯·布朗的音乐《Night Train》……这些不同形式的中外艺术作品,都对《夜途》的创作产生了启发。
林瑞沣说:“在我看来,《夜途》是摩登的,都市化的,里面节奏感极强的乐段又带着一种狂热和闪光,就像詹姆斯·布朗极度疯狂的舞台感染力一样。而我同时又能感受到《夜途》带着中国戏曲和中国音乐独有的悲愁。我把它理解为所有人在独自夜行时都会产生的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
在排练过程中,林瑞沣和身在美国的周天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周天会根据演奏效果对乐谱进行细节调整。“周天老师的创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走。他的作品很古典,也很有趣,有实验性。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吕嘉评价,林瑞沣是一个“未来可期”的小提琴新星。“他很年轻,技术上无可挑剔,他需要更多的舞台实践,在曲目积累中开拓自己的音乐视野和音乐想象力。希望中国年轻音乐家将来有更大的发展,走上国际舞台。”
音乐会还演绎了《罗莎蒙德》序曲和《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两部在国内鲜少上演的经典。吕嘉说,舒伯特的作品看起来简单,但“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难演奏的作品之一”。“就像你做一个汤,不好吃,加点醋加点酱油,再加点奶油,很多调味料在,味道可能不会太差。但如果就做个清汤,给你五根粉丝、两根青菜、一块豆腐,要做好吃,还要让人吃得如痴如醉,就难上加难。舒伯特就是这个清汤,特别见功底,甚至有点吃力不讨好,但这是我们当下特别需要的音乐。”
为了演好舒伯特的作品,吕嘉特意把乐队里的塑胶的定音鼓换成了皮质的。“演出欧洲十八、十九世纪作品时,一定要用皮质定音鼓,因为当时作曲家在创作时就是照这种声音去写的,它的音色更加饱满。”
栏目主编:施晨露文字编辑:施晨露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