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丨舞剧《白蛇》如一面镜,穿越古今照见你我

舞剧《白蛇》彩排照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下同


(相关资料图)

由上海大剧院、大地音乐出品,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制作,国际芭蕾舞艺术家谭元元担任艺术总监的舞剧《白蛇》从昨晚彩排至今日凌晨,并于今晚起在上海大剧院首演。

“镜花”与“水月”两组阵容虽置身同一舞美场景,却凭借演员特质和对人物不同的领悟,带来迥然的舞台表现。白蛇、青蛇、许仙或法海,纷纷跳脱出原本的框架,在多媒体声光电影中自我舒展。他们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芸芸众生最真实的模样,也让观众看见内心真实的渴望和被忽略的情感缺失。

哪里去找标准答案?

说起民间传奇《白蛇传》,你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是传统戏曲里展现“白素贞”高超武艺的名段《盗仙草》?还是徐克电影里一步三扭的“蛇形步”?又或者是赵雅芝头上巨大的蝴蝶髻,还有如魔音般回荡在童年时光的“千年等一回”? 或许是承载了太多期待与好奇,舞剧《白蛇》很难用“好看”或“不好看”来简单概括。这是一部古代民间传奇嫁接当代真实生活、不断抛出问题却听不见回答、让人陷入沉思却又好像茅塞顿开的作品。

作为一部舞剧,《白蛇》有着无声胜有声的力量。“镜花”组中谭元元用规范的芭蕾,演绎努力扮演贤妻的白蛇,强烈的道德感和外界挑剔的眼光让她始终活在“体面”里。宋洁运用民族舞的特点,演绎了青蛇半拟人化又难以摆脱野性的本质。郭承武和李嘉博分饰的“丈夫”和许仙,诚如现实中的一些男性,陶醉于俗世功成名就中。而法海这一最具争议的角色,成了全剧之“眼”,他的自以为是和不择手段,成了悲剧的根源,也暴露了他本身的狭隘和偏执。

舞台上,他们跳出了女性被捆绑千年的困境;舞台下,被点醒的是每个活在世俗眼光中无法自洽也难以自愈的普通人。不断提出问题的《白蛇》不设标准答案,却在观众的心里投下一枚石子,让心湖泛起阵阵涟漪。

孰真孰幻 你说了算

让观者心绪难平的,不仅是剧中抛出的人生问题和哲学思考,还有传统文化做基底,融合多媒体光影效果所呈现的东方舞台美学。

舞剧《白蛇》以惊蛰、清明、秋分和端午、中秋等中国节气、节日串起故事,传奇话本中的“名场面”如游湖借伞、断桥相会、端午惊变、诓许入寺、水漫金山等如期而至。然而,它又不是一次千年传说的刻板复述,“当代”妻子、丈夫、心理医生,对应着“古代”白素贞、小青、许仙、法海,舞剧运用灯光和多媒体,让观众穿梭于现实世界和意识空间。

极简的舞台和具有通透感的灯光赋予舞剧《白蛇》科幻感,当一轮巨大的落日缓缓落在断桥上,能看到暮色将尽时,在西湖最美的一次邂逅,而到了夜晚,那一个圆又如当空月,有水墨色的云雾聚合又消散,流水一般滑过。

为舞剧《白蛇》设计舞美和灯光的,是高广健和萧丽河。他们所带来的舞台干净、清透,又有着新古典主义的韵味。而让这个舞台活起来的,是多媒体设计丰江舟,无论是片头在碧波中摇曳生姿的莲花荷叶,还是后来朦胧月色中的云雾缭绕,或是意识空间中幼时嬉戏玩闹的水底世界,都是三位艺术家合力的结果。

有人说看《白蛇》不止是赏了一部舞剧,也像看了一部国漫、逛了一回时空展,得到的是三合一的体验。事实上,为了让舞美、灯光、音效、多媒体和舞者的步伐紧密贴合,时长约2小时的舞剧《白蛇》有200多个节点,所以昨晚的彩排一直磨合到今天凌晨。

而坚持要用现实世界、意识空间衔接起的现代和古代,为观众打造一个“多维宇宙”,导演周可的意图清晰——让观众重新看待平行世界中的自己:“像是庄周梦蝶那般,现实世界和意识空间,孰真孰幻,自行判断。”(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标签: 传统文化 上海大剧院 民间传奇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