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著名舞蹈导演夏冰“红色三部曲”

——《十送红军》《接龙桥》《盘山绝唱》

舞蹈家夏冰

总有些人,从一生下来,就注定带着一束光,照亮另一束光。总有些人的气息,在空气里传播,在晦暗的日子闪闪发亮,让人惊讶这颗心还有力量,和那越冬的麦子一起跨过严寒,飞远方。总有些舞,不仅仅只是一支舞,还是一块地,舞者在这块地上种下现在、种下灵魂、种下生命的咏叹调,住进某些人的目光。夏冰以“红色舞蹈”为基点,创作并领舞《十送红军》获江西省南昌市舞蹈大赛金奖,《接龙桥》获湖北省“金凤杯”舞蹈大赛金奖,《盘山绝唱》获江西省专业舞蹈大赛银奖,对话、呼吸、共情,虚实相生,刚柔并济,一气呵成。

“红色三部曲”的热血在于,《十送红军》一览悲切、悲戚、悲伤,从小情窥见大爱,舞动山河,柔肠百转;《接龙桥》呈现悲悯、悲愤、悲怆,在重要时刻,面对如影随形的死亡,人性与信仰不可避免要经受“绝对考验”;《盘山绝唱》诠释悲恸、悲凉、悲壮,生死存亡之际支大厦于将倾,以史诗般的叙事塑造英雄群雕,光明磊落的存在,夏冰总能给到观众两极情绪的体验。

一、十送红军 老妹等你到白头

《十送红军》在传唱数十年的江西民歌中开场,“哎哟喂,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反复吟唱,不断加强的音调为舞蹈定下缠绵哀婉的基调。“……革命胜利呦你回头,老妹等你呦长相守,老妹等你到白头。”在革命时期,送丈夫参加红军,留在家乡穷尽一生去等的女子不计其数。

▲《十送红军》剧照

《十送红军》第一段新婚别。夏冰扮演的新娘带着盖头站在三维斜角后,男孩从舞台另一侧冲过来,新娘掀开盖头双向奔赴。第二段剩离歌。军号响起,红旗召唤,新人来不及入洞房就要分别。群舞再现红军参战,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阿妹送情哥的惜别场景。一对新人执手想看泪眼。一段柔情慢板,具象共性糅为一体,展现女子内心矛盾挣扎,革命热血终究战胜了个人悲欢。第三段盼君归。“十送红军望月亭,台高十丈白玉柱,雕龙画凤放呀放光彩。朝也盼来晚也盼,这台名叫望红台,望红台。”夏冰一段独舞展示离别后的相思入骨,用写意手法让一对新人梦中相见,情感刻画得符合常情又饱满炽热。尾声号角响。山河变样,英雄凯旋。夏冰一个极具力量的前扑扑倒在舞台中央,将女人积压的复杂情感倾泻,此处无声胜有声。灯光渐弱。她屏住呼吸,直到谢幕声响起。

夏冰长相略显英气。唇绛轻抿,不点而红;明眸善睐,似两潭秋水;眉宇开阔,更觉清隽。每个动作,演绎出欲收先放、欲语还休的含蓄隐忍。音符响起时,以气挂帅,力与形合。以腰为轴,回旋游弋,形舒意广,“手、眼、身、法” 扎实,“形、神、劲、律” 出尘。踩在大众的心尖上跳舞,从身段到身韵,动作生发浑然天成。充满柔情又无比钢韧的舞姿,带着红色记忆,传达中华儿女最想要表达心声:这盛世,如你所愿。

二、接龙桥 火种在燃烧

舞蹈《接龙桥》,改编民心向革命的真实故事。接龙桥位于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拦河上,抗战时期,贺龙率领红军进入来凤,老百姓纷纷走上接龙桥,盼红军接贺龙,反动派令匪兵砸了石龙,凿了“接”字,换成“截”龙桥,在桥上筑碉堡、布防线。来凤人民把“接龙桥”叫得更响,不顾生命危险为红军送信带路,支援粮食,更有数以千计的贫苦农民跨过接龙桥参加了红军,开始了万里长征。

▲《接龙桥》剧照

夏冰《接龙桥》舞蹈中,夏冰用细腻情绪输出、性格塑造和舞蹈呈现、剧情推进,将观众一步步带入故事,全民皆兵支持红军,红军沿路收编,湖北的跳丧舞和土家摆手舞,爷爷和孙子连夜带老百姓抢修接龙桥,表现射击、杀敌、围追堵截等,跪着往前爬的现实主义场景,以及木板当桥、红灯笼照亮东方的浪漫主义场景,从“暗含象征内涵”之含蓄中跳脱出来,使作品的叙事性得到极大展现,使观者在作品中获得超越个人现实体验的感动。

技巧上,夏冰扬长避短,运用撞击节奏,群众演员动作协调,朴实厚道,着重渲染舞台张力和精气神,领舞负责高难度动作点睛,舞台效果有技巧、有力量,有体验、有内涵。除精心设计,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作曲家万传华运用音乐灵巧编排,撷取那一处的人,那些时候的交谈,那一刻钟的太阳,旋律融入了族民激昂的呐喊。歌曲旋律中融入带有节奏性的号子“嘿咗,嘿咗,嘿咗”,粗犷、豪壮、原生态,简练、尊崇、虔诚,稳健有力,气沉胸间,一声号令,一起上阵,大有逆势上扬、向死而生的气概。

三、盘山绝唱 一寸山河一寸血

夏冰饰演一个角色前,花大把时间去各地采风。也会阅读大量史料,充实对角色的了解,常常连稗史也不放过。《盘山绝唱》是根据真实革命故事编导的红色史诗。夏冰参观会昌革命历史博物馆时,被同名油画震撼。1934年,江西苏区反围剿时期,红军一个连掩护大部队转移,筠门岭南大门盘山顶是最后一道防线,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几名战士与敌人殊死搏斗,重伤后集体跳下万丈悬崖。

这段不忍卒读的历史,在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和多次探讨后,夏冰以艺术的方式搬到舞台上:从弹尽粮绝开始,截取跳崖之前的危急关头,突出狭路相逢的肉搏场面。以写实手法展现战士遍体鳞伤的境况,以写意的手段去刻画内在的精神力量,以刚劲简洁的肢体语言为英雄塑像。

北风呼啸的山巅,枪炮声振聋发聩,血雨腥风。战斗间隙,战士们拖着血迹斑斑的身体,凝望北斗,坚定信念。短暂的休憩后,枪炮声再次响起,为了心中的坚不可摧的信仰,战士们前仆后继,决不投降。明知不敌,也要应战,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夏冰扮演的卫生员不幸中弹,战士艰难地抱起她,被敌人逼退到悬崖边,英雄浩气,风骨青山,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铸就不朽丰碑。看那云,滚落在地上,就变成雨,汇成河流,却远远地躲在山林和天边,不居功。当英雄魂兮归来的时候,天地一起和声。

▲《盘山绝唱》剧照

夏冰不断深化对题材的认识,捕捉、聚焦人物的精神气质。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与气质。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自己的传统,那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就是军魂。《盘山绝唱》是一个概念,一个意象,一段历史,一种永存。夏冰说:“《盘山绝唱》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情感,更是整个人民的集体记忆和内心丰碑,我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把它搬上舞台,让观众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群英雄。”

四、灵魂共振 踏遍青山人未老

不疯魔不成活,夏冰很享受这种表演的语境,一个好演员,既要学会“再现”,又应重视“表现”。而表现,不仅仅简单靠肢体和技巧就能达成。还需以情感为基点,将灵魂熔铸在角色中。从晨光熹微,红日高悬,到月落星沉,夏冰从不辜负每一个分秒必争的日夜。在逐梦这条道路上高歌猛进,贡献无数高光,直至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夏冰说,“人只一辈子,但能通过舞台塑造的一个又一个角色,跟着角色的经历和人生情感、跌宕起伏,我已经活了很多遍。”夏冰身上披着那件来自舅舅的梦的衣裳,那上面带着最质朴最深情的记忆,直抵灵魂。

一位真实存在的深爱陈以文的女子,思念若渴,情深缘浅,爱情相扶上路,然后截断,一生怀念,怀念那一扶的长久,和一生的短暂。还有一位阿姨,是陈以文的战友,每年与夏冰母亲通电话,借此缅怀慰藉峥嵘岁月,那些曾拥有过的美好,漫过红色,都化为深山里面青绿的片片叶子,有些人,来过,便值得欢喜,也让人相信,他从未离开。央视在一次记录片中记录了陈以文的故事,那份坚定的信仰,是光,是电,是暖,是茫茫暗夜里海上的灯塔,是一股暖流,一股振作的力量,任风雨侵蚀,天摇地动,铺垫幸福,立在天边。

“你原来在这里!”

山河青青,炊烟袅袅,夏冰的经历和感受,经过滋养和琢磨便成为了作品中的形角,从山底出发,于山谷自励,被浓浓的惦念浸泡,和对事物人生的注解,常常会感觉想要流泪,流泻的情感,渗入毛孔,那么远,又那么近,赫赫有名的人,默默无名的人,每一滴牺牲,每一份付出,每一次逆行,每一种鲜活,以舞蹈,以花香,以不忘,一一化为《风景这边独好》《东方红》《映山红》《火红的红土地》《前进,前进》《催生》……红色舞蹈成了系列,有血、有肉、有骨骼,有魂魄,有岁月、有山河,舅舅点点头,对夏冰微笑,让人情不自禁地铭记和追随美好。

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替他,替他(她)们,用力地、滚烫地爱这个至真、至善、至美的丰盛世界,前路,且以深情,更可期待。(戴静)

备注:

1、此文撰写夏冰总导演“红色三部曲”—《十送红军》《接龙桥》《盘山绝唱》。

2、著名舞蹈家夏冰,艺名夏毓曼,湖北恩施人,民进会员。系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著名舞蹈家、舞蹈编导,武汉市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是国内集演、编、导、授、撰于一身的优秀舞蹈家,创作了几十部高水平的舞蹈作品,全国、省级各类金奖数十项,获“绿色中国行推广大使”、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暨CCTV电视人物颁奖盛典“全国文化推广大使”“中国当代德艺双馨艺术家”等称号。

搜索

复制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