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北京大学研究员:当非遗传承遇见直播,知识付费进入3.0

近年来,网络直播广受网民欢迎,众多优质创作者来到直播间,弘扬传统文化、讲解专业知识。尤其京剧、黄梅戏、越剧等非遗戏曲屡屡通过抖音直播“破圈”,让传统戏曲从业者得到新受众。针对此现象,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课题组成员李燕君发表文章表示,观众以直播打赏对主播的劳动给予肯定及物质报酬,知识付费3.0形态初现雏形。

李燕君指出,近年来,知识付费依托互联网这一媒介,经历了数次演变升级。1.0时期创作者以文字为载体,开展付费阅读、专栏订阅等,既可借助互联网打破时空藩篱,又能以更加大众化、“接地气”的写作模式轻松分享知识。知识付费2.0则归功于网络视频的流行,创作者的形象、口才、沟通讲解能力被放大,知识付费创作者基数进一步扩大。这一时代,不仅有戴建业、汪品先、吴於人等专家学者“出山”科普,许多细分领域从业者也走上舞台,共同塑造“知识下山、百家登台”的科普时代。

如今,网络直播借“随走、随看、随播”的全时特质,以及传播、互动的高实时性,广受网民欢迎。众多优质创作者来到直播间,弘扬传统文化、讲解专业知识,观众也以直播打赏对主播的劳动给予肯定及物质报酬,知识付费3.0形态已经初现雏形。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曾表示,直播打赏与知识付费本质相同,正如观剧需买票、读书需付费,对于创作者精心制作的内容,采用打赏等方式给予报酬是合理的。针对直播打赏对传统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的促进作用,李燕君认为有三点创新值得关注:

从创作者角度而言,网络直播这一媒介天然吸引着重视“在场感”“交互感”的用户,主播若能深入浅出讲解内容,为观众实时指导、耐心答疑,往往在人气方面都更具优势。

从用户角度而言,只有观看直播内容后认可其价值,才会将自己认为合适的报酬打赏给主播。这一模式保障了用户的主体性,既避免传统知识付费模式中,前置消费后发现“货不对板”的痛点,又能够充分下放定价权,通过打赏自愿给予酬劳。正是基于此,知识、文化传播能够突破物质、圈层等客观限制,有效推动知识普惠。

从社会角度来看,当用户适应于用直播打赏支持优质内容,网络社会将潜移默化形成尊重知识生产、支持文化传承的良好风尚。长此以往,网民打赏与网络内容质量有望呈正相关,而最终通过尊重知识这一风尚受惠的,将会是以年轻一代为主力军的全体网民,真正实现“清朗风气代代传”。

随着直播打赏催生出更多的“非遗传承主播”和知识垂类创作者,李燕君认为,这是打造绿色健康网络社会的可喜信号。希望传统文化的“守灯人”和优质知识的传播者,继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对网民的熏陶,将科学发展的直播打赏塑造成全新的知识付费模式。

搜索

复制

标签: 北京大学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