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卦 >

躺平再躺平!疫情反复下演出行业还好吗?

原定于11月27、28日举办的THE9苏州解散演唱会,因为疫情临时取消了。而11月26日的华晨宇海口演唱会虽然照常举办,但也受疫情影响,部分歌迷无法前往。

自2020年疫情后,演唱会推迟、取消成了这两年演出行业的一种常态。对话北京华乐非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熠明、吉术斋创始人徐远卓后,搜狐娱乐了解了演出频繁取消的情况下从业者的真实状况。

疫情反复又反复,演出从业者只能“躺平再躺平”。

回暖?不存在

临时取消已经是常态

2020年,黑天鹅的降临一度让演出行业陷入停滞。并且直到现在,疫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突发的多点疫情,不断给复苏中的演出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从业者们的心情也随之坐上了过山车。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疫情爆发的1~3月,近2万场取消或延期,票房损失超20亿元,从业者们集体陷入焦虑。

直到去年5月13日开始,《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规定了演出的上座率,4个月间从30%放宽至75%,线下演出才逐步开始恢复。

而2021年,多地疫情出现反复,短暂的“回暖”也被打断。“再后来就是又有一些疫情反弹,一直到现在,大家到了一个最焦灼的状态:可以筹备,但是一旦疫情发生就必须立刻喊停。”在徐远卓看来,这个阶段对于很多演出主办方来说是最痛苦的。

今年十一期间,多地近20个音乐节如期演出,但也有包括哈尔滨、长沙、海南等地10多场音乐节先后宣布延期或取消,其中也有很多都是乐迷们期待的大品牌,比如迷笛、草莓、麦田。贵阳草莓音乐节就在演出开始的前一天才宣布取消,消息一出就上了热搜。

同样,THE9莫比乌斯·轨迹毕业演唱会的取消,也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关注和讨论。开场前两天,苏州突然出现了病例,已购票的粉丝立刻陷入了恐慌。

粉丝小凯告诉搜狐娱乐,那天她已经到达了苏州,也入住了酒店。“好不容易找领导批的假出省,出现疫情之后怕得要死,一直在等官方的消息。”

担心疫情,又不甘心偶像们的努力白费。小凯一直祈祷能在当天17:00前看到官方的延期或者取消通知,还来得及赶回家,但是官方直到晚上21:00才出声明。“后来看到很多人都退票走了,所以我下午2点也退房,买高铁票走了。”

和小凯一样,大批已购票的粉丝都发微博吐槽主办方消息公布得太慢。

但是,粉丝着急的同时,主办方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国内知名演出公司非凡京奇总经理张熠明告诉搜狐娱乐,临时取消,意味着前期投入的成本都白费了。“取消越晚,承担的损失越大。相对来说,越早取消其实损失越小。”

状况频发,成本剧增

摸索前行的从业者

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两年来举办演出的成本越来越高。

一方面要考虑执行上的成本。徐远卓透露,以他们公司的业务为例,“有的项目从立项到筹备,从踩点、考察到出方案推进执行,时间成本、出差的成本,各方面人力的成本都有。如果因为疫情原因说不做就不做了,不管是谁,总要有人来承担这部分的费用。这个对于谁来说都是一种投入风险。”

另一方面是防疫的成本。“既要对幕后以及全场观众进行测温工作,又要严格执行消杀工作。”张熠明表示,舞台搭建,设备运输、交通住宿、人工酬劳,甚至是宣传营销都是已经发生的成本。此外,防疫举措又让前期投入大大增加,主办方需要承担艺人和团队一行人的机票、酒店、保险,相关的差旅费用,而且各地的疫情隔离措施不同,有时候还要支付隔离期间的费用。

除此之外,更加严苛的报批和人数限制,也给主办方增加了难题。“目前大部分演出的利润就是那1/4或1/5的票房,但现在各地可能只批75%的门票或者只批50%的门票,几乎就正好把利润给砍掉了。”甚至不做不赔,做了反而赔钱。

除此之外,更加严苛的报批和人数限制,也给主办方增加了难题。“很多演出其实就挣那1/4或1/5的利润,但现在各地可能只批75%的门票或者只批50%的门票,几乎就正好把利润给砍掉了。”

这种种情况下,从业者们只能摸索着前行。

张熠明调侃自己已经“待业两年”。“今年和明年的档期本来都非常满,李宗盛、刘若英、梁静茹、蔡依林、陈奕迅、五月天、王嘉尔等众多演出项目,包括一些欧美歌手的演出,太多了,都忙不过来,都早就定好了。结果一拖再拖。”

原本一年能有20-30场大型演出、合作许多大牌艺人的华乐非凡,这两年因为疫情没有主办过一场演出,只在2020年协助网易云音乐做了一场TFBOYS的线上演唱会。

“每天都期盼开工,不只是我,而是全行业上下游所有的工作人员,但是大家毫无办法。”疫情爆发后,张熠明给全体员工都放了假,发放全薪。直到2020年下半年,疫情打击太大,公司开始减半发放工资。“这两年,30%时间是全薪,70%是半薪。员工不容易,老板更难。”

而对于主做演出视频业务的吉术斋来说,虽然不是负责报批场地的主办方,但也能明显感到演出的骤减。“之前聊过的单场的演唱会,基本上都取消了;一些定好了的巡演,甚至第一场、第二场都已经开始执行了的,大家也就都默契地不往下推进了。”

业务量整体没有太大的变动,但业务重心也发生了变化。疫情之下,线上演出成了吉术斋的业务重心,一些音乐人、音乐类纪录片的拍摄和筹划受影响更大。“如果把线上演出单独拎出来,这一块增加了很多线上演出和直播类的音乐人表演。线下越不行,大家越会关注线上的呈现结果,所以对于拍摄、直播这些环节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和审美要求。”

不作为反而最保险

演出行业非常“脆弱”

“吸取经验,现在我们是能降低风险就降低风险。”

为了对抗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徐远卓也作出了一些改变。“比如说,在这个演出没有完全确定之前,我们尽量减少前期投入,原来一定要看过场地才会出方案,现在会先出一些概念性的方向,不会那么急着去实际踩点。”

接受了疫情下演出行业极高的不确定性,从业者的心态也越来越“佛系”。

两年没有做项目,意味着全面零收入。但在张熠明看来,这也是一个保守且稳妥的选择。“我们这两年的策略比较保守,但我看到很多音乐企业、做演唱会的同行,大家都在想办法往前冲,经常是冲到最后一刻,临时被取消了。作为同行,甚至说作为竞争对手,也会挺替他们遗憾和惋惜。”

没有项目,也没有了被临时取消 项目的风险。虽然没有了收入,但也不至于损失更多。“企业策略与主理人性格相关。我会认真测算风险,计算投入产出比,发现不值得。费尽千辛万苦,结果获得的回报和我的付出毫不不匹配啊。”

在不愿意冒险这一点上,大多数演出行业从业者都达成了共识。

不止是从业者们,如今大牌歌手、艺人们也“躺平”了。

“对于我们做音乐视频来说,其实技术上没什么改变,内容编排和拍摄方法上可能有一些调整,但是艺人表演的感受是大打折扣的。”徐远卓告诉搜狐娱乐,前段时间某女艺人演出时,他就明显感受到了她的情绪因为临时取消观众入场而变化。

“演出前两天才得知不能有观众,艺人是很受打击的。当然她唱功还是很好,只是对着空的场地、对着摄像机表演,和台下坐满了观众的时候相比,艺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我觉得彩排结束时候她的整个情绪、状态,还是挺受影响的。”

但这也无可奈何。“他们大牌艺人其实更谨慎。”张熠明告诉搜狐娱乐,艺人做演唱会之前也要筹备很久,彩排、制作的成本很高,还要承担临时取消的高风险,所以现在大家也都在观望。

对于未来,从业者们也有更多的顾虑。一方面要测试歌迷的购买习惯,看大家是否还有对音乐演出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得观察整体经济形势影响下,消费者是否还愿意为演出付费。“看演出的精神需求,肯定是排在刚需之后。各行各业都受疫情影响,大家还要解决很多的现实问题。”

这也是张熠明觉得演出行业很脆弱的原因。“演出行业是非常脆弱的一个行业,脆弱到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可能有一些一点点回暖的迹象,但还是完全看疫情,不可预见的风险太多了。”

标签: 疫情 反复 演出行业 行业

精彩放送